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研数析理 学贯古今——中国中医科学院第24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纪实

发布时间:2019-05-06

 

  4月25日,以“研数析理、学贯古今”为主题的第24期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在研究生院举办。

  本期沙龙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刘岩和中药研究所张彦琼两位青年专家。他们多次在JAMA、BMJ和柳叶刀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沙龙筹备小组共收到25名博士研究生的演讲申请。通过主题筛选、PPT讲稿预审、同学评议、试讲演练等环节,最终确认4名同学进行主题演讲。沙龙吸引了80余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2018级博士研究生刘签兴与大家分享《小建中汤证治辨析》,从室女月经不行、腹痛、便秘3个病案中挖掘小建中汤的应用范围、化裁和鉴别,从临床实战中给同学们带来了经方应用的经验分享。分享过后的提问过程中,2018级博士研究生亓润智同学就“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虚用此法,实则不再用之”,与病案中的土虚木乘相联系,认为很多人对经典的理解往往过于片面,提出如何能够更好地明辨肝虚还是肝实的问题。刘签兴同学强调学理论、引经据典是我们日常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更重要的是在临证中将理论圆融运用,这样才能将临证与读书相结合,精进医技。

  随后,2018级博士研究生曹䶮提出如何做好中药复方研究,发表高质量文章。张彦琼老师首先明确了中药复方发表SCI文章不是没有可能,但一定要将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阐明清楚。要做到上述两点有以下三种思路和方法可供借鉴:第一种思路主要基于化学层面上,可以借助已有的数据库明确复方中所含药味具有多少目前已知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网络药理学、靶标预测、分子对接等技术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找到化学成分可能作用到的靶点,得到靶标谱之后可以继续寻找相关疾病作用通路,从临床到动物到细胞寻找多层次契合点的验证,这就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复方作用原理的相关工作;如果想进一步深入,第二种思路就要有物质基础相关方面的检测,如药物服用后哪些物质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和代谢的,获得有效活性成分基础之上再次进行靶标筛选及后续验证。这就比第一种思路更深入一些,因为是在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做机制的挖掘;第三种思路适合于有临床一手数据,可以进行临床给药前后及正常人群的组学相关检测(如转录、蛋白、代谢组学等)。一方面可以得到病证相关数据集合,另一方面获得药物效应相关的分子集,然后构建相互作用网络。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思路更加深入,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条件确定选用何种思路。

  2018级博士研究生廖保生就《数据分析中一些通用技巧》进行了分享。分别从批判性思维、数据管理与查询、细节处理、编程技术、数据可视化进行介绍,引起在场研究生浓厚的兴趣。

  2018级博士研究生骆璐做了题为《中医在美国及加拿大的执业情况》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考取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中医执业资格证。

  2017级博士研究生宋基正就“新型给药系统对雷公藤甲素抗肿瘤药效的改善作用”作专题分享,并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请教张彦琼老师。对于细胞的选择问题,是否因为表面受体的特异性?张彦琼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做针对肝癌的纳米粒时,实验室有7种细胞株,遂对上述所有细胞株进行相关预实验,判断哪一种靶向性最好、药效发挥最佳,因为不同的细胞株表面的糖基受体是不同的,细胞株状态也不同,与培养条件及多个环节相关,所以通过多种细胞株筛选的预实验,最后选出两种细胞株进行后续的实验。张彦琼老师同时给出投稿建议,认为目前关于雷公藤甲素肝癌靶向纳米药物相关研究较多,如何从新的立题点着手进行创新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被审稿专家就纳米药物本身材料、制备原理等方面追问的比较深入,并且需要与目前已经发表的雷公藤甲素纳米药物进行对比,突出自己研究的优势才有利于文章的发表。关于体内成分分布,张彦琼老师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同时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既做活体成像技术又做液相或质谱,尤其是发表纳米药物技术文章图片的美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刘岩老师就读书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刘岩老师反复强调,博士生三年将是人生中最后的重要学习时光,同学们应当珍惜当下,不仅要把专业领域的内容“烂熟于心”,同时要不忘临床,多多积累数据资料,同时又要以广博的心态接纳“多学科交叉”,了解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助于科研的成长。他鼓励同学们,做科研是个孤独的过程,但是沉下心来一天一点点地积累,终有一天,当能量蓄积满溢,爆发出的将是惊人的力量。

  同学们把两位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困惑与迷茫讲与他们听,两位老师也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全盘和同学们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长远且坚定”。

 

(文:王靖怡、陈志威、孟醒、高恋丽  图:李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