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学思践悟二十大 走进芦荡烽火史 ——苏州校区师生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3-06-1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国中医科学院委员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按照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党总支整体工作部署,6月9日,研究生院苏州校区师生党员前往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走进芦荡烽火史”主题党日活动,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爱国精神,砥砺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是全国百家红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是新四军英勇战斗、发展壮大的地方,也是“新江抗”部队诞生的摇篮。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师生党员们一行依次参观了纪念馆各个主题展厅,见证了沙家浜壮烈激昂的斗争史迹,其中新四军在芦苇荡开展的抗日游击战是最精彩夺人的篇章。“芦荡火种,鱼水情深”,这是党在苏常太地区最好的写照。沙家浜人民英雄的故事广为流传,阿庆嫂更是无人不知的代表。参观期间,师生们观看了京剧《沙家浜》片段,进一步了解了其诞生历程,更深入地体会到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此次沙家浜之行是研究生院将主题教育与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运用苏州周边红色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学习的一次重要尝试,时间虽短,但老师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沙家浜革命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为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征程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挖掘红色不朽根脉,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同学们在参观纪念馆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走进沙家浜,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田连阡陌,河道纵横,芦苇高耸,特殊地理形势以及力量的抗衡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属于新四军,也属于江南人民,走过广场中央的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组雕,映入眼帘的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大门上的八个大字‘芦荡火种、鱼水情深’。进入馆内,我们认真观摩了沙家浜革命烈士展览室,沙家浜烈士纪念碑,观看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多件革命文物。参观结束后,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深刻领悟到人民是水,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才能成功,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事业才能更加辉煌。沙家浜的故事已经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烈精神,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李佳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次参观沙家浜纪念馆,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怀揣着瞻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心情,在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就已经充满了敬仰之情,但是当我亲眼看到那些‘小米加步枪’,亲耳听到那些侵染献血拼搏奋斗的故事时,还是为之震撼与动容。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参与革命斗争的人大多数17-23岁的青年人,在这和我们一般大的年纪,甚至比我们还小的年纪,绝大多数人就已经为心中的信仰与愿景贡献了自己的生命,其中不乏家境优渥的,如朱凡烈士,他们不是不能或者不想在这乱世中很好地生存,但是他们宁愿选择以最痛苦的方式去死,也要坚守住心中的理想信念,也要为远大的革命理想贡献一生。在看到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第20军‘冰雕连’战士宋阿毛的遗书时,他第一句话便写到‘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深刻意识到,正是这些英烈用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铺出了腾飞之路,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同埋骨于华夏的土地,用血汗浇灌出独立富强的鲜花,我们也应永远牢记革命先烈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眼科医院 林姿含

 

  “近日,研究生院组织学习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浜’这个只存在于我幼时记忆的名字逐渐展现在我面前。在讲解员同志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了解了新四军同志与阳澄湖畔人民一起,如何出生入死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人民群众如何临危不惧巧妙同敌人周旋。毛主席曾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革命如何胜利?建设如何胜利?就是共产党人到一个地方,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的结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凝聚了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沙家浜是革命精神的缩影,也是共产党人同人民结合,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牢记历史,做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先锋分子,努力学习共产主义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相信党、依赖党,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医学实验中心 牛增辉

 

 

(研究生院 李齐 杨昆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