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系列教材签约仪式暨新书发布会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1-02-08

 

  2月3日上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系列教材签约仪式暨新书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璐琦,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朱双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谷晓红、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任张科、策划编辑马光宇,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旭东、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教师代表徐世杰研究员、赵瑞华主任医师以及首批立项教材项目负责人及编写骨干近4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晓北主持。

  朱双龙代表人民卫生出版社致辞,他从中医药教材编写和出版的视角,详尽阐述和梳理了新时代中医药教材建设的思路和精神,并针对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提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学科融合、协调创新;纸数融合,强化效用;坚守质量、打造精品的教材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他表示,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以此次研究生教材建设为契机,深入推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方位战略合作。

  谷晓红指出,中医药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双方都将延续袍泽之情,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携起手来为共同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她强调,教材应该充分体现当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就是要走进经典、走进临床、走进祖国大地、走进科研、走进人民、走进国际。我们要用“中医+”的思维,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通过教材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经典传承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跨文化对话能力。教材要体现道术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最终成为能够从事医学临床或科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未来中医药学人才。

  黄璐琦表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工作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创历史新高的师生数量、开创本科招生新纪元的“屠呦呦班”、稳步推进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的成立,切实践行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了中医药行业“国家队”引领和示范作用。

  黄璐琦指出,教材体系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抓手、关键切入点以及成果的体现。一本好的教材,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载体,也是传承体系的载体,更蕴含着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我们通过教材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融入到中医科学院的科研、教育、医疗的核心工作中。

  黄璐琦强调,中国中医科学院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的殷切嘱托,一定要肩负起“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责任和使命,坚持“四为”方针,加快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的主编胡晓梅研究员代表首批立项的13本教材主编发言。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在众位领导、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分子生药学导论》、《中医肾病学》、《中医内分泌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6本教材顺利签约,《分子生药学》、《中医肾病学》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

  据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揭开了我院教育工作的新篇章。本次教材深入挖掘40余年我院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紧扣中医药重点领域、优势学科、传统方法、高精技术、前沿热点,面向全国,整合资源,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密切吸纳前沿学科最新的科研方法和成果,切实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用与实效相结合,教育与启发相结合。

 

(研究生院 胡春宇 刘绍燕)

 

 

1-黄璐琦院长致辞

 

 

2-朱双龙副总编辑致辞

 

 

3-谷晓红书记致辞

 

 

4-胡小梅主任发言

 

 

5-马晓北副院长主持仪式

 

 

6-教材签约

 

 

7-合影

 

 

8-新书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