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秉青蒿素精神,做栋梁之才——从优秀到卓越

发布时间:2019-09-06

黄璐琦院长为2019级研究生开讲第一课

 

  9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以“秉青蒿素精神,做栋梁之才——从优秀到卓越”为题,为400余名2019级新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

  黄璐琦声情并茂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悠久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同学们能迈入这一全国最大的中医药科研机构、国际上传统医学最大的科研机构,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优秀,也一定能够从优秀走向卓越。据此,黄璐琦以“大树理论”为大家讲述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向阳光-抓住时机乘势而上。“万物生长靠阳光”,这是黄璐琦提出的成为大树的第一个条件“向阳光”。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所依靠的,就是党中央和国家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的贺信中,阐明了中医药事业的现实作用和定位,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目标和发展要求,而作为满怀斗志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新同学们,接受的是党和国家的阳光关爱,更要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发展好、继承好、利用好。

  不动--坚定目标矢志不渝。“一棵小树苗,只有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屹立不动,才能成就大树”,黄璐琦如是说。他表示成为大树的第二个条件是“不动”。不动,需要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良好的文化氛围。他结合解放区三问“清贫的延安为何令全国爱国志士、进步青年神往;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革命战士为何斗志昂扬;星罗棋布的根据地为何无人‘割地称王’”对信仰、精神、文化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他指出,信念是方向,精神是支柱,文化是基础。“青蒿素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一代代积累下来的,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学子,当铭记“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的青蒿素精神。黄璐琦院长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同学们讲述了青蒿素精神、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的含义,带来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并要求同学们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时间--投身事业分秒必争。“每一棵树都是历经岁月刻画的年轮,一圈圈长成大树。”黄璐琦说,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中医药发端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宝贵的资源。作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医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热爱中医药事业,并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投身其中,享受其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根基--勤学苦练提升自我。“一棵树,只有根扎得深,土壤肥沃,营养充足,树木才能长得高长得快长的好。”这是黄璐琦院长对同学成长提出的第四个重要条件——根基。他结合“深度决定高度”的树根理论,以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行行数字讲述了研究生院的发展史,并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培养的是中医药行业中的领军人才。同学们应抓住机会,不断努力,成为卓越的人才。黄璐琦院长还给同学们指出了两点学习方法,第一要多思多问,扎实学通原著、熟读经典,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第二,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提“问题”和凝练“假说”做起,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要学会思维转换,黄璐琦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式。试着转换思维,用对方的观点,说服自己,或许能够成就新方法、新思路。

  向上长--自律自省勇攀高峰。“要做一棵一直向上长的大树必须做到自律、立志、改过、择善。”黄璐琦强调,自律是最伟大的人格力量,培养自律需要做到设定可以接受的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创造一个自律的环境,制定一个有利于维持自律奖惩计划。黄璐琦指出,向上长即是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培养。硕士研究生要培养具有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科学精神;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要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创新人才。要以开展重大的原创性的科研和解决关键核心问题为目标,确立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加大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多维度多指标评价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人才考核方面,黄璐琦指出科学学位要侧重考核论文的原创价值,专业学位应侧重考核解决临床和生产中的重要实际问题。

  最后,黄璐琦院长提出了八个学习忠告,科学研究的四层境界和学人的三个层次,并对同学们发出了“秉青蒿素精神,做中医药栋梁之材”的美好希冀。

 

(文: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玉坤  图:秦秋)

 

 

 

 

 

 

 

 

 

 

听黄璐琦院长开学第一课有感

 

(一)

  非常有幸,三年前不负努力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非常有幸,三年后的今天顺利留在我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非常有幸,今天在开学典礼上听黄璐琦院士讲授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非常精彩,坐在台下听取黄璐琦院士讲授如何从优秀到卓越,感受其灵动与智慧,听罢收获良多,更多的是感到自身的匮乏与不足。

  时光匆匆不觉,硕士三年的临床学习和生活忙碌而充实,转科和门诊及毕业论文几乎占去过去三年的全部,虽在点点滴滴中学习与收获,但也曾细碎到令人疲乏。不得不承认,这些细碎和疲乏常使自己麻木和懈怠,有时仿佛成为被时间推着走的木偶,缺少热情与灵魂。所以,今日在台下细心聆听黄院士的一字一句时,竟渐渐感觉脸红,甚至慌张,感觉自己如同一座残旧的庙宇,虽有自己的祭奠、思想与信仰,但却是那么需要钢筋和水泥紧急加固才能继续挺立。所以,一个人如何过日常生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武装自己的思想来从更高层面指导自己的生活,以此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波逐流的,不是及时行乐的,是能获得某种意义的。

(2019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独思静)

 

(二)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三年的硕士生活似乎是一眨眼就结束了,不经意间我们就迎来了博士生涯的开端,非常有幸能有机会听取院长的教诲,学习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课。说到心得感受,最初及最深刻的,便是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此两者说来简单,塑造起来却十分不易,院长忙碌,学生们也有各自的任务,我们能与他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却能在点滴之间,感受到院长及学校领导、老师们对学生的重视,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对学生的满怀期待。犹记硕士毕业典礼上院长为毕业生们一个个拨穗,一一问候祝福我们,与我们合影留念,真让学生们受宠若惊,打心底里觉得院长是我们的院长,认同中国中医科学院是我们的母校,日后无论身在何方,都会以母校为荣,勤奋上进,严格要求自己,也为母校增光添彩。中国中医科学院,是中医界的黄埔军校,是诺贝尔奖的摇篮,今天的我们,都以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光荣,院长说得对,能进入此岐黄圣殿,我们都是优秀的,但是优秀还不够,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都将愈加认真努力,追求卓越,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母校会以我们为荣。

(2019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王诗惠)

 

(三)

中研声名世界扬,青蒿精神耀穹苍,

中医黄埔育英才,传统妙术谱新章。

一课真传提精神,黄师讲授解迷惘。

欣逢中医新时代,名师引路步铿锵。

莫道杏苗才尺许,大树理论助茁壮。

扎根向阳钻天劲,勤奋努力成栋梁。

(2019级博士研究生 肖战说)

 

(四)

  在开学第一课上,黄璐琦院长以过来人的身份、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我们应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要向阳光,要坚定信仰,要安然不动,要给自己时间,要深深扎根,要向上成长。回忆前辈大家的奋斗历程,回味黄院长的谆谆教诲,我蓦然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与“青蒿素精神”不谋而合。而这其中,更折射出一个道理:任何立志走向卓越的青年,都要有一份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2019级博士研究生  邱文然)

 

(五)

  黄璐琦院长风趣的课程,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不再是高中时的填鸭教育,也不再是大学的被动学习,更多的是自身的创新,不盲从专家,也不迷信现有的真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所在,不断的去更迭不断的去修正我们的认知。当然,作为博士研究生不是凭空想象,而需要我们动手去做实事,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之后,我们才有资本去质疑去挑战权威。同时,所谓一个研究生,在科研的道路上需要借鉴,需要吸取经验,但并不意味着抄袭,没有一个批判辩证的思维是不可能对实物有着良好的认识的。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对于中药的新火花。正是需要我们的碰撞,我们会紧接前辈的接力棒将中医药的文化和财富传承下去。

(2019级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李建良)

 

(六)

  与想象中的不苟言笑不同,黄璐琦院长以亲切幽默的语气,与我们分享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历程,细数了中研卓越的前辈们和他们的杰出贡献,回应了初出茅庐的同学们对于成才的困惑,其中尤其以“青蒿素”及“大树理论”精神深入人心。尽管一上午的开学典礼很快就结束了,但黄璐琦院长的话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站在研究生生活起点的我们,仰望着前辈们支撑起的灿烂星空,赞叹和感恩之余,我们应当对未来三年乃至整个职业生涯有所思考,有所规划,并付诸行动。

(2019级硕士研究生 秦雪颖)

 

(七)

  开学第一课,黄璐琦院长给我们十二条忠告,志向要大,立足要实际,脚踏实地又仰望天空;要学位,更要学问,要知识更要有文化;要与指导老师多交流;要怀抱做学问的兴趣与激情;要把思考变成自己的习惯和爱好;要读经典著作并作笔记;要以绝对诚实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要有自信心,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权威;要潜心学术,不要急功近利;要有团队精神;要学习科学方法,践行科学精神和遵循科学规范;要力求创新,重视理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老师的淳淳教导,从我们学习做人的方方面面给了我们诸多建议,从个人的学习到家国情怀如同指南针给迷途的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接下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学习生活开启了大门,相信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2019级新生一定可以为中研注入新的血液,为祖国的中医药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