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衷中传承 因势启新——中国中医科学院第25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04

 

  7月1日,以“衷中传承、因势启新”为主题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第25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举行。

  本期沙龙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梁日欣日欣研究员和针灸研究所白万柱万柱研究员做点评专家。

  沙龙指导老师研究生院高恋丽研究员强调:沙龙永远是老师和同学们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的平台。从哪个角度问问题,如何问问题,如何问出最困扰自己的问题,如何听懂老师的问题,如何弄懂老师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主题筛选、PPT预审、同学评议、小组反复试讲等交流和学习,最终确认4名同学进行主题演讲。

  2017级博士研究生郭传首先与大家分享《基于“蛋白万柱结合毒素-AhR通路”探讨益气活血降浊法对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并向老师请教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梁日欣老师就如何确定公认的病理模型问题,建议大家去查阅徐叔云老师编撰的《药理实验方法学》,提出一定要考虑疾病和模型的相关性,因为中医的疾病是以症状和证候为重点,而动物模型是基于西医疾病的模型,这是动物造模常会遇到的共性问题。此外,实验设计一定要完备,应观察客观存在指标;体外实验一定要设计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参考文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实验的决定性因素。白万柱老师也强调,实验前就要设计好方案,应掌握好组织学基本概念,取材时在灌注状态下和非灌注状态下有较大差别;实验过程中,亲力亲为才能有更大的收获,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18级博士研究生徐杨分享了《基于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的初步探索》。讲者、同学们与老师各抒己见。白万柱老师强调,对于博士生来说一定要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的创新点在哪里、项目特色在哪里,要从实际出发。比如自主神经自身的变异率很高,另外,性别、年龄、职业、精神状态、受教育程度等等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中医指标,总要让它尽可能量化,需要一点一点去努力;研究的初衷是诊断的客观化,而不是从模糊到模糊。梁日欣老师也从科学严谨性出发,建议要明确试验的纳入、排除标准。

  2018级博士研究生石晶晶和大家一起探讨《迷走神经与房颤关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运用CiteSpaceV对迷走神经与房颤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研究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团队、作者分布、国家与机构分布及文献共被引情况。白万柱老师提出,不是说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对的,在没有足够鉴别真伪能力的时候,用这个技术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准确。掌握这些技术,能为日后的研究做好铺垫;但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上是不提倡的,博士期间的学习时间十分宝贵,真正应该提高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人的创新性、对原始文献的鉴别能力。比如,迷走神经的走行规律等这些基本概念要扎实掌握。

  2018级博士研究生刘蔚翔就《中医学并非需要被清楚阐述》进行了报告。从什么是中医、阐述清楚不是中医的目的、中医需要些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4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专家们结合自己的求学、临床和带教的经验,建议在博士期间应多读书,具体化自己的研究方向。科学需要创新,总体来讲还要遵循辩证法,物质决定意识、结构决定功能,模棱两可对医学上来讲,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王国维师兄也到场与大家交流了毕业后的一些感悟:首先导师很重要,要尊敬师长、多跟导师沟通交流;其次不要自以为是,对自己要明确定位;第三要找清自己的研究方向;四要在入学开始的课程学习中便要注重科研方法的学习,打下最坚实的科研基础;第五淡泊名利,潜心修学;最后感情和事业要兼顾。特别提出,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自身健康是无论何时都要关注的问题。

  到场的同学积极踊跃地向老师及学长们请教自己求学路上的一些困惑和具体问题。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将实验设计及细节方面的经验告诉大家,并提醒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储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博士研究课题更要注重深度和创新性等问题。梁日欣老师甚至提出大家可以到她的实验室使用实验设备。最后,高恋丽老师鼓励同学们要静下心来去做研究,像大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同学们和老师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本期沙龙。

 

(文:孟醒、石晶晶、徐扬、赫兰晔、高恋丽     图:李晓文)